為落實國民營養計劃有關工作安排,積極推動營養相關標準制定和修訂,秉承開門做標準的理念,2017年3月10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以下簡稱食品評估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民營養計劃——營養相關標準研討會”。
據了解,食品評估中心陳君石院士、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張志強副司長、國家食藥總局食監一司馬福祥副巡視員、營養相關標準起草組主要負責人、有關專家、部分地方衛生行政人員以及相關行業協會代表共計七十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食品評估中心李寧主任助理主持。食品評估中心韓軍花研究員首先介紹了國民營養計劃中涉及的營養相關標準內容以及2016年標準立項整體情況,隨后各標準起草組負責人分別就《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學生餐營養操作指南》、老年營養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系列標準的國內外最新進展情況、標準制定、修訂思路、已經開展的工作以及標準協助組的建立情況等做了報告。
與會專家從食品監管、標準技術內容以及行業執行層面等多個角度對標準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并展開深入討論。
根據會議討論結果,各標準起草組將繼續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并進一步擴大標準協作組范圍,加快標準制定、修訂工作進度。食品評估中心也將加強與標準起草組的溝通,及時跟進標準項目進展,適時進行督導,做好秘書處聯絡工作。
2月16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行業征求意見會暨標準修訂啟動會,國家計生委、國家食藥總局、食藥總局保健食品審評中心,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代表、營養食品安全領域專家參加了會議,大家圍繞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進行了發言,對已開展的相關研究及嬰幼兒營養研究方面進行了討論。
《消費日曝》了解,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為進一步落實“最嚴謹的標準”要求,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2016年度立項要求,國家食品安全評估中心承擔了我國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修訂工作。
會議介紹了國際關于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的修訂現狀和趨勢,以及近年來食品評估中心圍繞標準修訂開展的包括母乳數據庫建立,我國新版DRIs與標準的對比、市售產品營養素分布分析等一系列研究工作。與會人員圍繞目前嬰幼兒營養相關研究、標準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監管的銜接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意見并展開深入討論。
根據標準修訂需要,會議決定針對不同研究方向成立相應修訂小組同時開展工作,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標準修訂工作正式啟動。
根據相關修訂安排,修訂后的標準可能有以下4個方面的明顯變化:
一是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的蛋白質標準將進行調整,即我國二段、三段奶粉每100克乳粉中的蛋白質含量的調整。適當調整我國二、三段奶粉的蛋白質含量,提高蛋白質的質量,對于降低產品的成本、增加嬰幼兒乳粉的消化吸收都將有益處。
二是目前針對0-6個月嬰兒、6-12個月較大嬰兒與12-36個月幼兒使用的一段、二段與三段乳粉采用的是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與較大嬰兒配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二個標準,標準采用修訂后,三個年齡段的嬰兒配方食品將采用三個對應標準。
三是嬰幼兒食品標準中可選擇營養成份的數目將會調整,必須營養成分的數目也可能相應地發生變化。由于現有標準中可選擇營養成份的數目較多,一些生產商對其產品的聲稱與宣傳有許多不規范的地方。所以在嬰幼兒食品營養成份的數目方面,新標準中也將會作出調整,進一步明確營養成分數目。在做好指導企業生產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引導消費者對產品做出選擇。
四是標準中對營養成份的檢測方法規定將更為科學。由于各種嬰兒配方食品中許多營養素都是微量營養素,檢測方法的不同可能導致營養素含量的判定結果有所不同。新修訂的標準也將會更加完善、合理。
需要強調的是,嬰幼配方奶粉的行政監管在國家食藥局,但是食品安全標準修訂權之前國務院宣布賦予衛生部,也即現在的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負責食品安全監管,衛計委主要負責衛生健康監管,按照常規應該由國家食藥局及相關機構牽頭來對對標準的制定修改更為專業。別忘了,衛生部牽頭制定的《國家生鮮乳標準》國標備受非議,除了菌落總數從50萬降低到200萬、乳蛋白質從蛋白質含量的下限從2.95克/100克降低到了2.8克/100克,引起極大反彈。
另外爭議比較大的是乳業行業專家認為由非專業部門主導標準的制定修改有外行領導內行之嫌,給病人看病“化驗師越俎代庖代替醫生開藥單”。
《消費日曝》認為,既然目前牽頭還是衛生部及其相關機構,為了爭取反映乳業、配方奶粉行業真正的專業度和客觀性,行業企業、國家食藥局、相關專業機構要多積極參與,并且憑借科學、專業度來最終“主導”配方奶粉國標的修訂,讓新國標反映專業的力量,反映中國乳業的進步。